編者按
五月九日,中國勞動保障報發表了本報記者王永的文章——《共享用工能不能共“香”》。文章分為“共享用工是‘真香’、勞動關系是‘真味’和政策鼓勵是‘真章’”三個方面,從用人單位、共享員工和律師三個角度評說,介紹各級政府、行業組織的做法,案例具體、做法清楚、分析和點評到位,是“共享員工”方面值得研讀的好文章,推薦給大家,原文如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共享用工這個概念,在疫情防控期間被大家熟知。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業重新回歸到正常生產秩序中,共享用工還“香不香”,員工和雙方企業還能不能達到共“香”?日前,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共享用工是“真香”
“真香”,是近年來的網絡流行語,用來表示對一件好物或者有價值的事情的肯定和贊美。
如今,對很多疫情防控期間無工可開的員工和急需用工的企業來說,共享用工可以說是“真香”!
“按月結算工資,不算加班費,我算了一下,每天收入在180元左右。倉庫管理這活兒對我來說也不累,比原來在后廚切配打荷還要輕松一些。”4月28日,在北京某大型超市,剛剛完成身份轉變不到兩個月的裘新軍對記者表示,他很滿意現在的工作。
雖然是暫時借調,但收入沒有下降,這對于“北漂一族”的裘新軍來說太重要。
偉創力電子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人事總監周迪最近也長舒一口氣:40名來自安波福公司的共享員工,順利完成在偉創力的工作之后,又回到了原公司繼續上班。
“我們是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本身年前積累的訂單就多,又趕上疫情,臨時增加了很多生產醫療產品訂單,生產任務非常重。20%-30%的人力缺口,對我們這種生產型企業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周迪說。
周迪告訴記者,在了解到同在園區的企業安波福年后訂單不是很多,而很多員工已經返回蘇州的情況后,經過雙方管理層的溝通,大家一致認為可以進行人力共享。這將對兩家公司及共享員工本人非常有利。于是,共享用工計劃在人社部門的“撮合”下,開始醞釀實施。
一方面緩解缺工企業的人力需求,另一方面節省產能不足企業的人工成本,共享用工“真香”!這是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企業共同的感受。
共享用工在疫情防控期間從概念到實踐,發展迅速,社會接受度高,這其中除了部分企業用工存在特殊供需狀況的原因外,還有哪些原因促成了共享用工模式迅速被推廣?
美團點評法律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孟續鐸認為,在疫情發生前,市場就孕育了多種新型靈活用工方式,共享用工是水到渠成。
“從宏觀環境來看,黨的十九大提出破除妨礙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的改革,使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不斷增強;從微觀政策層面來看,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作用的發揮,也是共享用工發展壯大的直接推動力。比如2月5日人社部等五部門印發了《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就明確提出了‘余缺調劑’的保就業措施。
《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三條早就規定了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處理,也讓共享用工模式有了一定法律依據。”孟續鐸說。
勞動關系是“真味”
“所有的共享員工,比照我們自己的員工享有同等的勞動保護和培訓。員工的勞動報酬及相關福利都比照原單位發放。而共享雙方的費用結算,則按照輸入企業現有員工的勞動報酬結算。待共享項目結束后,公司會額外支付一筆獎金給共享員工。”介紹完公司共享用工的福利薪酬,周迪告訴記者,解決好勞動關系問題是共享用工的“真味”,勞動關系問題解決好了,共享用工才能真的“香”。
和周迪的觀點一樣,安徽方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蕪湖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負責人何珍認為,兩個企業之間在實施共享用工計劃之前,務必要在相關合同約定的具體條款細節上全面、認真考量,訂立書面合同來明確責任劃分。
“尤其是在工傷責任以及社保費繳納等核心問題上,用人單位是按連帶責任,還是按照工作所在地單位劃分,需要多方約定明確。”何珍說。
此外,何珍還認為,共享用工有時候還涉及到競業禁止的情況,也需要雙方企業提前用協議的方式來約定好責任。
“共享用工模式一般在具備行業內同等技能的崗位之間推行。比如餐飲行業的廚師,不同的飯店可能會有一些涉及商業秘密的操作或者配方;再比如一些電子技術行業的焊工,不同的產品焊接技術要求也不一樣,同樣會涉及一些屬于商業秘密的內容。如何處理好共享和競業禁止的關系,也需要雙方事先約定好。”何珍說。
“共享用工作為一種新就業形態,有可能帶來勞動力市場的雙贏局面,為企業提供靈活性的同時,保障員工的工作安全。但這一目標無法依靠勞動力市場自我達成,需要具備一定的先決條件,關鍵在于勞動法律制度框架的完善。只有通過勞動法律政策化解潛在用工風險,才能進一步推動其持續使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涂偉表示。
采訪中,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共享用工最核心的是用工關系界定問題。他們認為,對于這種人員互相共享、互相借調的用工形態,有如下問題需要解決:如果從業者與原單位是勞動關系,共享期間,原有勞動關系是否存續以及與新單位是否需要簽署勞動合同;如果是勞務合同,共享期間發生的糾紛、侵權和工傷如何處理……
記者通過采訪企業了解到,目前各家企業進行人力共享時,簽訂協議的種類各不相同,有的是勞務協議,有的是借調協議。
“為避免產生勞動糾紛,建議國家進一步出臺規范性文件,全面明確共享用工關系界定和權利義務規則。同時,規范新單位負責薪資支付、職業安全等必要責任義務,并負責做好相應的勞動權益保障工作。”孟續鐸說。
政策鼓勵是“真章”
疫情防控期間,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就業保障平臺”。其中,安徽、東莞、深圳等多地積極下發政策文件,鼓勵推行共享用工模式。各省市積極搭建共享用工服務平臺,保用工、穩就業。
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各類經濟業態最集中的園區,蘇州市工業園區內的一些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和周迪一樣,對于園區人社部門牽頭“撮合”員工共享這件事非常感激。
據介紹,除了日常就業服務之外,蘇州市和園區層面人社部門都出臺了具體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間在必要時進行員工共享。
記者了解到,除了人社部門參與,蘇州工業園區現在正通過經發委下轄的蘇州工業園區外企協會積極開展企業間人員調劑工作。
“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廣泛搜集企業用工信息,根據企業行業性質、工種、職工薪酬情況等信息進行匹配調劑,供需狀況一目了然。”蘇州工業園區外企協會會長康定憲說。
共享用工模式能走多遠,在一些專家看來,需要由市場來決定,同時還要看政策能給予多大的空間。“只要我們對勞動力市場治理和監管,講究更科學、更合理的現代化治理體系,順應市場運行規律,同時又規范發展市場力量,共享用工模式自然會有它的位置。”何珍說。
來源: 亞太人才服務研究院
聲明 |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
上一條:重磅|主板人力資源第一股——上海外服借殼上市,強生控股主營業務轉型人力資源
下一條:企業支付個人一筆勞務報酬,竟然出現了6個稅務誤區! |
返回列表 |